兒童發燒處置建議 ﹝民眾版﹞
- 發燒的定義:中心體溫 ≥ 38℃
- 體溫的測量:肛溫最接近中心體溫,耳溫與肛溫的相關性很高,但三個月以下嬰兒的耳溫與中心體溫的相關性較差。一個月以下或體重很低的新生兒,不適合量肛溫或耳溫,可考慮量腋溫或背溫。
- 危險的病徵:體溫的高低不一定代表疾病嚴重度,兒童生病時,重要的是觀察有無重症的危險病徵。如果出現下列情形,儘速至兒科專科醫師診治:
- 三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
- 尿量大幅減少
- 哭泣時沒有眼淚
- 意識不清,持續昏睡、未發燒時燥動不安、眼神呆滯痙攣、肌抽躍、肢體麻痺、感覺異常
- 持續頭痛與嘔吐
- 頸部僵硬
- 咳痰有血絲
- 呼吸暫停、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
- 心跳速度太慢、心跳不規則
- 無法正常活動,例如不能爬樓梯、走小段路會很喘
- 皮膚出現紫斑
- 嘴唇、手指、腳趾發黑
- 退燒的方法:冰枕、溫水拭浴等物理退燒法,並不會改變發炎反應引起體溫定位點的異常上升現象,所以不會有退燒效果,單純注射點滴也沒有退燒效果。各種退燒藥物中,除了阿斯匹靈不可用於18歲以下兒童之外,其他口服與塞劑均可於必要時適量使用。
- 後續的處理:一些民眾認為吃退燒藥後如果又燒起來,就表示醫師開的藥沒有效,會在去找其他醫師,造成醫療的浪費。事實上,各種退燒藥的效果都只能維持幾個小時,其目的在帶給兒童短暫的舒適。如果疾病的過程還沒結束,退燒以後又燒起來是很常見的事情。常見的呼吸道或腸胃道病毒感染,其中有些感染可能持續發燒達一週或甚至更久。家長必須注意有無第4項所列的危險病徵,並持續遵從醫矚追蹤治療。
資料來源:台灣兒科醫學會 2011年11月22日
相關文章:Fever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5 Years ﹝醫師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