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石語錄

新聞圖片:成大實習醫師林彥廷 疑過勞死

妹妹(右)出席記者會悲泣,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左)在旁感抱歉

醫師與一般勞工不同,若按勞基法一個月工時 168小時上限來計算,會對住院醫師的訓練造成很大的困難,光一個住院醫師白天上班、晚上值班,只要7天,工時一定「破表」。嚴格工時限制之下,難不成接下來3周都不用上班?照領薪水?更別提原本3年住院訓練可能得因此拉長成12年。
註:工時限制與保障,對病人照護結果及醫學訓練,有影響嗎?
限制工時對病人照護結果及醫學訓練的研究。(BMJ March 2011)。
結論:在美國減少工作時間少於至每週80小時,並不會有不利於影響病人結果,也不會影響醫學的培訓。
全世界只有美國明訂第1年住院醫師每週工時 80小時,第2年 84小時,衛生署這次對 87家教學醫院的調查,台灣住院醫師工時每周工時平均 74.6小時,和美國同業差不多,每週值班平均2次,符合醫院評鑑標準。
註:台灣醫師工時平均為 102小時/週,總住院醫師平均為 123小時/週,而住院醫師平均為 112小時/週。參考資料:教學醫院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之工作時數與相關因素之研究(醫學教育2007;11:222~33)
台灣的醫師不適用勞動基準法,「就算每週工時 200小時,也不違法!」
    註: 每週 7天 × 24小時 =  168小時

一旦住院醫師工時限制,人力吃緊,主治醫師勢必也得值班,恐怕讓需值班科別面臨醫師招不滿額的情況,從目前內外婦兒科住院醫師不足的「四大皆空」,演變成「十大皆空」

過去醫師對於病人是屬於責任制,不能因為開完刀下刀之後,就不管病人的後續呼救,也不會因為這樣對於手術所發生的併發症就置之不理,因此過去以來,醫師對於病人都是權責制,從未實施過工時制。

目前在市場上有四萬名醫師裡,只有五成多的人在醫院服務,會遇到需要值班的受雇醫師,大概只有二萬名,如果斷然實施工時制,馬上會面臨醫師人力的短缺,預估會至少要增加一倍的醫師.... 以不增加健保費為前提,增加醫師人力可能會導致醫院營運成本增加,所以也許做法就是將醫師的薪水減薪,但這樣的結果也會造成偏遠地區招不到醫師,結果造成都會地區的醫師舒服了,工作勞力降低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