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Physician Well-Bein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Physician Well-Bein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Doctors In Taiwan

台灣醫師
健保局認為
    醫師應無私奉獻 (os: 貪得無饜  醫師是賊)
社會的期待
    仁醫仁術,妙手回春
醫院管理者
    醫師是人事成本
家人眼中
    Zzzz....
自己以為是
    House M.D.
現實是
    台灣醫師刑事犯罪率世界第一

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12專科醫師的刻板印象〈下〉


骨科醫師:肌肉猛男
刻板標籤:Green Day on iPod

醫1:嘿!新的人工膝關節尺寸不合!
醫2:你為什麼不敲用力一點?
醫1:我已經很用力敲了!我需要大一點的鐵鎚!
咚!咚!(榔頭敲擊聲)
醫2:告訴你,我昨天挺舉舉起350磅!

神經科醫師:扶椅上的思想家
醫:你看,發生講話不清楚,同側 Horner’s syndrome 和對側感覺消失,我們可以定位中風的位置是在延腦外側。
問:那接下來該怎麼做?
醫:什麼也不能做。但這樣的推論還是很吸引人,不是嗎?

家醫科醫師:嘻皮 ‧ 脫線的鄉下醫師
刻板標籤:散亂的長髮、渲染的衣服、拖鞋短襪
醫:現在我可以開給你抗生素或是中草藥貼布來治療皮膚感染。你想用派 (pie) 或其他農產品來扺賬?

精神科醫師:冒牌醫生
醫:你難道看不出來,病人憂鬱的主要是源自於他對童年時期褓姆潛伏的性幻想?
旁:噢,不過我認為他是因為的糖尿病控制不好導致憂鬱。
醫:他的什麼?

放射科醫師:暗黑富豪
鏗鏗 (金幣碰撞聲)

【譯註:放射科醫師工作大部分是在幽暗的辦公室打影像報告,在美國介入性放射科醫師在相對其他專科醫師,收入排名算是數一數二。】

小兒科醫師:If Patch Adams and Mister Rogers Mated
刻板標籤:小熊裝、貼紙、海綿寶寶OK繃
醫:嘿,小朋友!誰準備好要來打針?我比較喜歡稱呼它「被針叮一下!」

相關文章:12專科醫師的刻板印象〈上〉
漫畫翻譯引用來源:The 12 Medical Specialty Stereotypes

2012年2月4日 星期六

12專科醫師的刻板印象〈上〉


急診醫師:熱血牛仔
刻板標籤:celtic 刺青
醫:病人的腿正在出血!沒時間call 外科了!給我止血帶,準備截肢!快把手術刀丟給我!
醫:病人看起來不能呼吸了!
病:我還可以呼吸。
醫:沒時間了!快準備氣切!給我氣切造口管!
神經外科醫師:工作狂 ‧ 自大狂
刻板標籤:愛講冷笑話
醫:來吧!把病人送進手術房!這家醫院只有我一個人嗎?我今天還有6台開腦手術!舖上布巾!來吧!這不是腦科手術。
【譯註:it's not BRAIN SURGERY.  俚語意思:這不是很困難或複雜的事】
皮膚科醫師:時尚女王
刻板標籤:能言善道、頭髮亮麗、穿著入時、高跟鞋、大顆鑽戒
醫:膿疱瘡 (impetigo) 是一種表淺的真皮層內 單一腺泡的膿皰感染 。讓我把它刮除下來做細菌培養來確定。
婦產科醫師:工作過度 ‧ 母夜叉
【譯註:bitch goddess.  為事業成功作出很大犧牲的女強人】
刻板標籤:護目鏡 
醫:好,現在...推推推推.....用力...用力...用力...用力.....天殺的!你到底是哪裡有問題?我已經72小時沒睡,都還比妳有力氣!你想要我直接切開剖腹嗎?我真的想這樣幹!
內科醫師:書呆子
醫:.....好,他的 GFR 掉到10.8,而且最近一次的鉀離子上升到 5.9。事實上他的BNP 652.1 導致 Troponin 上升到 2.6。更別說他的 CRP 311.5,而且 ESR 226.4。我想要說的是這傢伙病得不輕。
問:你今天喝了幾杯咖啡?
醫:6.3 杯
麻醉科醫師:瞌睡蟲
醫:Zzzzz....





相關文章:12專科醫師的刻板印象〈下〉

漫畫翻譯引用來源:The 12 Medical Specialty Stereotypes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醫院防暴指南 中国版(2011-2012)

一、事前防範
  • 事前防範是指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預先採取或擬定一些必要的防範措施。
    1. 提高醫患溝通的技巧
    • 對全體醫務人員包括醫療和服務人員進行醫病溝通技巧培訓,建立標準化應對語言。
    • 通過醫病溝通,讓病患及時準確地了解自己的病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在溝通時要把病患病情的變化儘快告知家屬,提前和家屬做好溝通,尤其當病患病情危急時,要提前向家屬反覆解說病情及風險,使其做好心理準備。 
    • 教育病患了解醫學發展的現實情況,很多疾病目前還沒有完美的治療方案。醫學在進步,但不應過於強調所謂的「醫學奇蹟」。即使對病患病情很有把握或對病患療效預期很差,與病患及家屬解說時盡量不要使用非常肯定的語氣。
      2. 事前做好防範措施
      • 要有危機意識,糾紛的苗頭一旦萌芽,就要想到有演變為「醫鬧」的可能。
      • 上班時間,診療室與病房不允許不相關人員出入,病人的陪護人員最多一到兩人,其他不相關人等,除非醫生允許才能進入。
      • 建議每個診療室和辦公室的桌子下面安裝緊急求救按鈕,如遇意外可對外呼救,直通醫院保全部門。緊急警報裝置應該像火警裝置一樣普遍,並有定期檢查措施。
      • 值班時盡量避免獨處一室,切勿背靠大門。
      • 平時注意鍛練身體,上班時可以穿輕便運動鞋。
      • 新進員工要立刻熟悉工作環境周邊的出入口,全體醫護人員都應熟悉逃生通道。
      • 手機設定好醫院保全部門的快捷鍵。事先編輯好求救訊息並儲存成草稿,以便事發時快速發出群組呼救。
      • 在診療室和病房區設立避難室,可用平時作雜物間或休息室,一旦有事發生即可發揮庇護用途。避難室的大門及門鎖需提高防護等級。
      3. 購買保險
      • 建議醫院為每一位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和保全購買較高額度且全面保障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二、事中應對
      • 最基本的應對原則是:盡最大可能迅速脫離事發現場,撤退中應防止人身傷害。
      • 糾紛發生時,保持冷靜,正確判斷。對病患及其家屬的誤解,要做好解釋工作,要富有同理心,努力爭取諒解。
      • 對故意挑釁的人,首先也要以理性溝通,耐心解釋。設法使衝突雙方分開,立刻報告相關部門,讓當事人離開現場,或請病人到辦公室坐下商談,耐心傾聽病人的投訴,使病人情緒平靜,避免衝突激化或升級。
      • 如果事態惡化,無法控制,應及時報警或通知醫院相關部門求助。
      • 注意自我保護,醫生可使用周邊順手物品於正當防衛,如利用鋼板病歷夾抵擋和防護砍刺;也可將白袍疊厚,纏繞在左手或左前臂(左撇子可以纏繞右側),抵擋各種鈍器和銳器對身體的傷害。
      • 如時間充裕,應及時脫掉白袍,混在現場人群當中,及時逃離現場或躲於避難室中。
      • 個人處境安全後應及時向上級通報,並通知手術室進行備血和做好搶救相關醫生和患者的準備。
      • 如果不幸被醫鬧暴徒等包圍,應有條件的果斷採取正當防衛的措施。
      • 在逃離或抵擋過程中,應注意身上配飾—如眼鏡、項鍊、戒指等帶來的二次傷害。尤其是醫護人員近視居多,在面對暴徒時要注意保持距離,防止眼鏡碎片造成的二次傷害。
        三、事後處理
        • 事後處理是指暴力事件結束後所採取的種種措施,包括保存現場照片、傷口照片、監視器影像、及時尋找目擊者進行筆錄
        • 立刻將受傷的醫護人員、保全人員、病患及家屬送醫治療。
        • 醫院應聘請相關法務的人員,才能夠及時合法的取證、能夠保障醫生的權利。有條件的醫院可以設置獨立的法務科,聘請專職律師。
        • 在不影響警檢機關辦案的前提下,醫院應督促公關部門盡快透過各種管道及時向外界披露事發真相。醫院新聞發言人或公關部門負責人應具備危機處理能力,主動和媒體保持聯繫,確保訊息及時準確的發布。

        參考資料
        文件:
        医疗工作场所防止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2011-2012).pdf
        圖片:
        医护戴钢盔防医闹 :新浪新聞
        依法逃命:醫聲論壇  by HITACHI

        相關文章:
        急診心訣 
        急診反暴力海報

          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急診醫師疲勞因素及對離職之影響

          急診醫師疲勞相關因素探討及其對離職意願之影響

          台灣大學 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

          本研究的對象為在急診部門工作的急診專科醫師,包括已通過急診專科醫師考試但尚未升任主治醫師的研究醫師(fellow)
          研究方法為橫斷性問卷調查法,共發出問卷840份,回收有效問卷528份



          本研究五大構面相互關係示意圖


          • 急診醫師的「工作疲勞」指數平均為57.9,「服務疲勞」指數平均為48.5,明顯高於國內其他行業的受僱者
          • 單身無子女者的「工作疲勞」與「服務疲勞」均高於已婚有子女者
          • 夜班比例為60-80%者的「工作要求」和「服務疲勞」分數較高
          • 計薪方式為「無底薪純績效」者的「工作疲勞」和「離職意願」較高
          • 醫學中心急診醫師的「工作要求」與「工作疲勞」最高
          • 公立醫院醫師的「工作疲勞」與「離職意願」比私立醫院醫師高


          • 預測「工作疲勞」的多元迴歸模式中,「醫療糾紛」具有最佳的解釋力,其次為「工作─家庭衝突」、「臨床教學」、「工作參與」、「輪班工作」、「工作保障」、「學習成長」、「年齡」
          • 預測「服務疲勞」的多元迴歸模式中,「臨床教學」具有最佳的解釋力,其次為「醫療糾紛」、「回饋」、「年齡」、「學習成長」、「家庭支持」、「工作保障」
          • 預測「離職意願」的多元迴歸模式中,「工作疲勞」具有最佳的解釋力,其次為「服務疲勞」、「工作環境」、「工作氣氛」

            對醫療機構管理者的建議

            • 提供急診醫師更彈性的計薪方式、上班時間和排班方式,或醫師自行討論後,再與管理者商議實行,以增加急診醫師的工作參與,更人性化的排班方式也有助於減少醫師的工作─家庭衝突
            • 對中年的急診醫師,考慮減少臨床工作的比例,依醫師的興趣和專長,調整到教學或研究工作,並比照臨床工作給予適當的薪資報酬。 這樣可以增加中年醫師的工作保障,而年輕醫師在資深醫師的指導下,有更多學習成長機會,同時能減輕年輕醫師在臨床教學方面的壓力。 
            • 急診部門可設置諮詢或支持團體,促進醫師工作或生活上的相互交流 (如醫療糾紛的困擾或生涯規劃),也可以增進年長醫師與年輕醫師在各方面的經驗傳承。藉由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氣氛,凝聚急診部門的向心力,同時降低急診醫師的離職意願。 
            • 增加急診與其他科交流互動 (如學術研討會或工作人員輪替),積極發展急診特有次專科(如毒物學、野外醫學、創傷醫學),以提昇各科對急診醫師的尊重互信,讓急診醫師對自己的工作更有回饋感和成就感。

            ※本文經原研究論文作者同意後摘要重製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急診交班



              Improving Handoff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nn Emerg Med. 2010;55:171-180.



              To Err Is Human: 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
              • 70%的醫療不良事件是起因於溝通不良
              • 84%的治療延誤起因於溝通不良,其中62%與交班有關
               急診交班的四個階段
              1. Pre-turnover time: 交班準備期
              2. Arrival: 人員到期,開始交班
              3. Meeting: 交班會議
              4. Post-turnover time: 交班後照護


                高風險的交班個案
                沒有診斷、沒有動向、病情不穩定、需要會診、等待影像檢查、不常見的診斷及治療計畫、精神疾病患者、急診留觀過久

                醫師的薪資制度
                • PPF 績效制:交班醫師有經濟誘因,決定班內病患動向
                • 論時計酬制:接班醫師交班時,會接手較多的病患

                交班口訣
                HANDOFF
                • Hospital location
                • Allergies/adverse reactions/medications
                • Name (age, gender)/number
                • DNAR/Diet/DVT prophylaxis
                • Ongoing medical/surgical problems
                • Facts about this hospitalization
                • Follow-up

                SIGN OUT
                • Sick or DNR? (highlight sick or unstable patients, identify DNR/DNI patients)
                • Identifying data (name, age, gender, diagnosis)
                • General hospital course
                • New events of the day
                • Overall health status/clinical condition
                • Upcoming possibilities with plan, rationale
                • Tasks to complete overnight with plan, rationale


                法律相關問題
                • 80%的醫療訴訟與溝通不良有關
                • 24%的急診醫療訴訟與交班錯誤有關
                • 理論上,交班提供一個重新檢視病患,發現錯誤的機會
                • 實際上,醫師會認為交給下一班,自己的責任也稀釋掉一半
                • 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若病患的不良事件起因於交班錯誤,則交接班雙方都要負責任

                改善急診醫師交班品質
                1. 減少不必要的交班:交班前幾分鐘,盡量讓交班醫師不需要接新病人
                2. 選擇安靜、不受打擾的交班地點
                3. 交班內容要有組織,有條理 ﹝主訴、評估、治療計畫、動向﹞
                4. 尚待完成的檢查、處置也要交班
                5. 交班時,檢驗報告、影像檢查必須能方便查閱
                6. 鼓勵交接班醫師針對病患的診斷處置發問討論
                7. 確認所有急診病患都已完成交班
                8. 一旦完成交班,接班醫師即需負起完全的責任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Caffeine and Night Shift




                Product
                Caffeine Content, mg
                Espresso coffee
                120
                Regular coffee
                103
                Jolt Cola
                72
                Instant coffee
                57
                Black tea
                53
                Most sodas
                35-55

                Use of 4 mg/kg of caffeine at 12:20 and 1:20 AM effectively to decrease sleep tendency on night shift, enhance performance of subjects during the first 2 nights of string of night shift and did not disrupt daytime sleep. 
                 

                Reference:
                Circadian rhythm, shift work, and emergency medicine.
                Ann Emerg Med. 2001;37:88–98.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合理的輪班建議

                A Rational Approach To Shift Work
                Ann Emerg Med. October 1992;21:1250-1258

                合理的輪班建議
                1. 最佳的策略是儘可能輪值固定的班次,維持固定的睡眠型態。可考慮對於自願長期值夜班者給予額外的報酬。 
                2. 對於無法維持固定的睡眠型態的人,可嘗試讓睡眠涵蓋每日固定的四小時時段 (定錨睡眠),或分割睡眠,小睡來調節睡眠型態。
                3. 班次轉換應維持順時鐘方向 (例如:白班轉小夜,小夜轉大夜,大夜轉白班),班次的轉換最好每個月少於一次。
                4. 每個月單獨連續值一兩次的夜班,對於生理時鐘的影響輕微。
                5. 維持睡眠環境安靜、黑暗、不受打擾。
                6. 以高蛋白餐作為起床一天的開始,睡前則食用綜合性碳水化合物。避免睡前食用含咖啡因、高卡路里、高脂肪的點心。三餐定時。
                7. 利用明亮燈光 (起床後以超過一萬燭光的光源照射兩小時) 來調適新的班次轉換。
                8. 維持規律運動。起床後做適量的有氧運動可減少班次轉換的調適時間。避免在睡前做過量的運動。
                9. 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共同規劃生活時間和品質。
                10. 值夜班時,不要嘗試過白班的生活型態。值夜班時,把一些會議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尊重值夜班同事不出席白天會議的權利。
                相關文章: 
                急診醫師輪班策略 (精華版)
                日夜輪班的生活睡眠作息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過勞死



                依據勞委會統計,97年勞工十大主要死因第二位為心臟疾病共863人、第三位為腦血管疾病共650人,兩者合計1,513人。以ILO 2005年職業原因貢獻度23%之推估模式,其中約有347人與職業原因有關,惟向勞保局提出申請並獲審查職業病給付者僅34件。

                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的認定參考指引

                勞委會於99年12月17日正式公告,即日起實施

                職業原因促發之腦血管與心臟疾病
                1. 腦血管疾病:包括腦出血、腦梗塞、蜘蛛膜下腔出血及高血壓性腦病變
                2. 心臟疾病:包括心肌梗塞、急性心臟衰竭、主動脈剝離、狹心症、嚴重心律不整、心臟停止及心因性猝死
                  工作負荷因子

                  1. 不規則的工作

                  2. 工作時間長的工作
                  短期工作過重:
                  • 評估發病前約1週內,從事特別過重的工作,該過重的工作係指與日常工作相比,客觀的認為造成身體上、精神上負荷過重的工作。
                  • 發病當時至前一天的期間有特別長時間過度勞動。
                  • 發病前約1週內有常態性長時間勞動。
                    長期工作過重:
                    評估長時間勞動之工作時間,係以每兩週84小時工時以外之時數計算加班時數。
                    評估發病當日至發病前1至6個月內的加班時數:
                    • 發病日至發病前1個月之加班時數超過92小時,或發病日至發病前2至6個月內,月平均超過72小時的加班時數。
                    • 發病日前1至6個月,加班時數月平均超過37小時
                    • 評估工作型態及伴隨精神緊張之工作負荷影響程度
                    3. 經常出差的工作

                    4. 輪班工作或夜班工作

                    5. 工作環境(異常溫度環境、噪音、時差)

                    6. 伴隨精神緊張的工作
                    • 經常負責會威脅自己或他人生命、財產的危險性工作
                    • 有迴避危險責任的工作
                    • 關乎人命、或可能左右他人一生重大判決的工作
                    • 處理高危險物質的工作
                    • 可能造成社會龐大損失責任的工作
                    • 有過多或過分嚴苛的限時工作
                    • 需在一定的期間內(如交期等)完成的困難工作
                    • 負責處理客戶重大衝突或複雜的勞資紛爭
                    • 無法獲得周遭理解或孤立無援狀況下的困難工作
                    • 負責複雜困難的開發業務、或公司重建等工作
                    只要勞工提出超時工作的指控,雇主無法提出反證,或提不出勞工出勤記錄,一律採認勞工說法,雇主將支付勞工45個月的職災補償金。

                    勞動基準法

                    第 30 條
                    勞工每日正常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八小時,每二週工作總時數不得超過八十四小時
                    前項正常工作時間,雇主經工會同意,如事業單位無工會者,經勞資會議 同意後,得將其二週內二日之正常工作時數,分配於其他工作日。其分配 於其他工作日之時數,每日不得超過二小時。但每週工作總時數不得超過 四十八小時
                    第 30-1 條
                    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行業,雇主經工會同意,如事業單位無工會者,經勞 資會議同意後,其工作時間得依下列原則變更:
                    1. 四週內正常工作時數分配於其他工作日之時數,每日不得超過二小時 ,不受前條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之限制。
                    2. 當日正常工時達十小時者,其延長之工作時間不得超過二小時。
                    3. 二週內至少有二日之休息,作為例假,不受第三十六條之限制。
                    4. 女性勞工,除妊娠或哺乳期間者外,於夜間工作,不受第四十九條第 一項之限制。但雇主應提供必要之安全衛生設施。
                    第 35 條
                    勞工繼續工作四小時,至少應有三十分鐘之休息。但實行輪班制或其工作有連續性或緊急性者,雇主得在工作時間內,另行調配其休息時間。
                    第59條
                    勞工遭遇職業傷害或罹患職業病而死亡時,雇主除給與5個月平均工資之喪葬費外,並應一次給與其遺屬40個月平均工資之死亡補償

                    註1:
                    勞委會決議,87年7月1日起,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列入勞基法保障,只有醫師被排除在外。
                    註2:
                    目前雖然醫師工時不受勞基法的保障,但過勞死,屬於勞保中的職業災害。
                    被保險人於保險效力開始後,停止前發生職業傷病事故,並符合「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規定而致死亡者,得請領職業傷病死亡給付及遺屬年金給付

                    參考資料:

                    開頭短片是台科大工商設計系畢業生廖思婷,利用黏土人偶,以三千多­張照片製作成三分鐘動畫短片「替代品」(Substitute),獲得2008年德國柏林短片影展 (24th INTERFILM -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 Berlin) 觀眾票選獎。
                    原影片網址: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flotsam&b=28&f=1535519252&p=0

                    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的認定參考指引

                    勞動基準法 

                    有參加勞保之職災勞工可請領哪些保險給付及補助

                    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

                    急診醫師輪班策略 (精華版)


                    急診醫師輪班策略
                    Emergency Physician Shift Work
                    Ann Emerg Med. 2004; 43:151-152


                    值固定的班次,維持固定的睡眠型態考慮對於自願長期值夜班者,給予額外的報償

                    Anchor Sleep

                    順時鐘方向的班次轉換
                    班次轉換最好每個月少於一次

                    固定一個成員長期輪值大夜,是急診團隊最佳的輪值方案
                    連值一兩次的大夜班對生理時鐘影響輕微

                    維持睡眠環境 安靜、黑暗、不受打擾

                    高蛋白餐作為起床一天的開始
                    睡前則食用綜合性碳水化合物
                    避免睡前食用含咖啡因、高卡路里、高脂肪的點心
                    三餐定時

                    利用明亮燈光
                    起床後以超過一萬燭光的光源照射兩小時來調適新的班次轉換

                    維持規律的運動
                    起床後做適量的有氧運動可減少班次轉換的調適時間
                    避免在睡前做過量的運動

                    與家人和朋友一起工作
                    規劃共同生活的時間

                    值夜班時
                    不要嘗試過白班的生活型態!

                    值夜班時,把會議安排在早晨或傍晚
                    尊重夜班同事不出席白天會議的權利

                    相關文章: 
                    日夜輪班的生活睡眠作息
                    合理的輪班建議

                    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日夜輪班的生活睡眠作息

                    隨著社會型態多元發展,愈來愈多的行業必須二十四小時有人輪值。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什麼時候睡覺?該睡多久?什麼時候起床?如何安排一天的作息?尤其是醫療體系中,眾多需要二十四小時排班輪值的醫師、護士及其他醫療工作夥伴,每天也面對著同樣的問題。輪班工作已成為許多現代人的主要壓力來源,即使在醫學教育中,這個課題卻很少被提及或深入討論。本文將整理關於人體生理時鐘對睡眠的影響,並提供二十四小時排班輪值工作者之日常生活作息的規劃和建議。

                    輪班工作長久以來已被證實是造成生理及心理壓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被認為和日夜輪班有關的毛病包括:慢性疲勞症候群,慢性睡眠中斷以及睡眠剝奪(夜班工作者白天平均睡眠時數約4.5小時),增加憂鬱症、情緒不穩、離婚的機率,增加腸胃不適、免疫功能失調以及不孕的機率,增加藥物以及酒精濫用的機率,增加慢性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其危險性比每天抽一包菸的機會還高),提高工作意外和疏失的機率,增加上下班車禍意外的風險。

                    鐵達尼號於航行的第15天, 1912年4月15日凌晨2時20分沉沒,造成1500多人罹難。

                    實驗發現日夜作息顛倒的動物比較短命。在日本,已經有企業因為員工值夜班造成過勞死而判國賠的判決先例。實驗證實,人體內存在一個以25.1小時為週期的生理時鐘,因此一般年輕人比較傾向於晚睡。這項發現,對於日夜輪班者的生理時鐘調節亦有重要的影響。雖然很多排班輪值上班族相信,隨著時間及技能的熟練,他們將能適應這樣的輪值工作。但是證據顯示,年紀的增長使得輪值工作的適應變得更加困難。美國曾經做過調查,發現有25%的急診專科醫師(平均工作年資10.3年)需要靠藥物來幫助睡眠或保持工作清醒;相對之下,已經結束急診輪調的住院醫師,只有15%有服用藥物的習慣。

                    睡眠時間有一大部分是由日夜週期決定,這可部分解釋為何夜班輪值工作者的白天睡眠時間比白班工作者夜間睡眠時間少,因為生理時鐘會阻斷睡眠。有證據顯示,每天睡眠時間少於五個小時或大於十個小時的人比每天睡眠七至八小時者有較高的死亡率。

                    許多輪班工作者偏好十二小時的輪班型態,因為如此可以有較多的放假天數,這也是台灣許多工業、電子從業人員的值班型態。然而與八小時輪班相較,十二小時輪班的班次轉換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做生理時鐘的調適。對於需要高度精神與體力專注的醫療工作人員,十二小時的值班型態常導致下班前幾個小時身心的疲乏,尤其是在剛開始輪值夜班的前幾天。

                    最佳的值班策略是儘可能不做班次的轉換。需要長期值夜班的工作者,即使在休假期間,也必須維持白天睡眠的生活型態,以減少對生理時鐘的干擾。許多人並不能接受在大白天強迫自己睡覺這個觀念,因為如此便剝奪了白天與家人或朋友的正常社交生活。對於夜班工作者,需要三到四天的時間來調適轉換到白天的生活型態。而白班的工作者則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適應夜間的生活。因此,在開始一段長期班次轉換之前,應該要有適當的休假時間來做生理時鐘的調適。

                    對於需經常班次轉換的工作者,在此提供一個稱為定錨睡眠 (anchor sleep)的睡眠策略,以減少生理時鐘的失調。定錨睡眠是指當班次轉換時,讓睡眠涵蓋每日固定的四小時時段。如下圖,假設值完大夜班後,從0800睡到1600;隔天休假,從0400睡到1200;重疊部分,0800到1200即是定錨睡眠 (anchor sleep)。對許多人來說,與其整個白天都在睡覺,睡到中午而保有部分的白天社交生活似乎是較佳的替代選擇。定錨睡眠讓睡眠約一半的時間維持在每日的固定時段,以減少對生理時鐘的干擾。對於需要二十四小時排班輪值的工作者,急診醫學年會於一九九二年提供以下建議:
                    1. 最佳的策略是儘可能輪值固定的班次,維持固定的睡眠型態。可考慮對於自願長期值夜班者給予額外的報酬。
                    2. 對於無法維持固定的睡眠型態的人,可嘗試讓睡眠涵蓋每日固定的四小時時段 (定錨睡眠),或分割睡眠,小睡來調節睡眠型態。
                    3. 班次轉換應維持順時鐘方向 (例如:白班轉小夜,小夜轉大夜,大夜轉白班),班次的轉換最好每個月少於一次。
                    4. 每個月單獨連續值一兩次的夜班,對於生理時鐘的影響輕微。
                    5. 維持睡眠環境安靜、黑暗、不受打擾。
                    6. 以高蛋白餐作為起床一天的開始,睡前則食用綜合性碳水化合物。避免睡前食用含咖啡因、高卡路里、高脂肪的點心。三餐定時。
                    7. 利用明亮燈光 (起床後以超過一萬燭光的光源照射兩小時) 來調適新的班次轉換。
                    8. 維持規律運動。起床後做適量的有氧運動可減少班次轉換的調適時間。避免在睡前做過量的運動。
                    9. 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共同規劃生活時間和品質。
                    10. 值夜班時,不要嘗試過白班的生活型態。值夜班時,把一些會議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尊重值夜班同事不出席白天會議的權利。

                      Reference: Ann Emerg Med October 1992;21:1250-1258


                    相關文章: 急診醫師輪班策略 (精華版)